“文/贝贝豆(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有过养娃经验的妈妈深有体会,宝宝刚刚开始添加辅食的那段时间,每天都会异常忙碌。
妈妈不仅要学着给宝宝单独制作辅食,还要考虑什么辅食有营养,什么辅食更适合当下月龄,甚至还要提防着家中长辈过早给娃喂“大人饭”。
在老人的传统认知里,孩子从断奶的那一刻就标志着“长大”,老人觉得孩子既然不用吃奶了,那就意味着可以吃“大人饭”了,可这种传统认知真的对吗?为什么很多科学育儿知识都建议“辅食单做”呢?
前段时间,表姐和婆婆就因为给孩子喂大人饭的问题和婆婆吵翻了天,表姐家儿子刚满1岁半,妈妈每天都会精心准备各种辅食,可宝宝对此却并不感兴趣。
反而对大人饭桌上的红烧肉垂涎三尺,哼哼唧唧地指着桌上的各种肉类食物,眼巴巴地和奶奶要着吃。
表姐看到这幅场景,心里很不是滋味,从给宝宝喂辅食的第一天起,婆婆就经常“捣乱”,会私底下悄悄给宝宝喂米粥,喂菜汤,还说妈妈的“科普辅食”根本没有,什么味儿都没有,孩子当然不喜欢吃。
为此,表姐经常和婆婆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解释科学辅食喂养的道理,可奈何婆婆总是搬出“老一套说辞”回击,依旧会悄悄给孩子喂各种“大人饭”,甚至会在大人饭里添加“糖”、“盐”这种“违禁物”。
看着宝宝对自己辛辛苦苦做得辅食爱答不理,反而对婆婆的“大人饭”感兴趣,表姐也好奇地尝了一口,才发现红烧肉在做的时候放了很多糖,怪不得宝宝喜欢。
憋了好久的火气终于因这盘“红烧肉”爆发了,婆媳俩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或老人,总觉得年轻父母的科学育儿是“瞎折腾”,过去的孩子都是吃大人饭长大的,也没见有啥危害,怎么如今就不行了,单独做的辅食宝宝也没有多喜欢,纯属瞎浪费食材。
因此“大人饭”提前登场,在很多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早已见怪不怪了。
世卫组织之前也根据不同国家的饮食差异,制定出了相关的喂养标准,在这份标准中明确了孩子和大人吃同样食物的年龄界限:1岁宝宝可以考虑和父母吃同样的食物。
除了年龄界限之外,这份标准指南还包含两个基本条件:
①根据宝宝的咀嚼能力搭配食物;
②不能过早添加调味品、不能过咸、不能过甜。
这份指南标准的意思就是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咀嚼力来决定给孩子吃什么,同时即便是和大人同桌就餐,吃一样的饭,也要保证“口味”适合孩子。
1)确定牙齿发育和咀嚼力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2岁左右牙齿会发育完全,这种情况并不的咀嚼力就相对比较高了,不会因为食物太硬而影响吸收,牙齿都可以进行咀嚼加工。
2)监测宝宝消化情况
在给宝宝换辅食或是喂大人饭后,除了卡控成分添加之外,还要观察宝宝吃饭后的消化情况,有没有出现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有就可能是大人饭喂早了。
3)注意成分添加,回避调味品
食盐、糖分、酱油这些调味品,最好在2岁后添加,即便前期有需要也可以用海米虾皮等天然辅食搭配调味,过早吃调味品,不当会影响宝宝饮食规律,对身体也有隐患。
4)辅食大小、含量、次数要搞清楚
建议2岁以下的宝宝饭菜单做,在辅食块状大小、辅食净含量、喂养次数上要有规律,保证宝宝吃饱吃好,一般宝宝辅食要保证泥状或小块状,每天把控在2-3次辅食喂养,同时也要注意营养搭配,这样才能让宝宝爱上吃饭。
宝妈们,你家宝宝的辅食你是如何添加的?你有过早喂宝宝大人饭吗?分析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ms.xcjkw.com/msnews/930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星辰健康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星辰健康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